跳到主要内容

05

第七章 正观智

“思择所缘而观破坏之慧,是正观智”者如何?

所缘色而心生已坏,思择此所缘而观其心之破坏。

“观”者,如何为观?依无常而观不依常,依苦而观不依乐,依无我而观不依我。厌恶而不欢喜,离贪而不贪着,令灭而不令集,定弃而不执取。依无常而观以断常想,依苦而观以断乐想,依无我而观以断我想。厌恶以断欢喜,离欲以断贪欲,令灭以断集,定弃以断执取。

所缘受而……乃至……所缘想而……乃至……所缘行而……乃至……所缘识而[……乃至……][所缘眼而]……乃至……所缘老死而心生已坏,思择此所缘而观其心之破坏。

“观”者,如何为观?依无常而观不依常,依苦而观不依乐,依无我而观不依我。厌恶而不欢喜,离贪而不贪着,令灭而不令集,定弃而不执取。依无常而观以断常想,依苦而观以断乐想,依无我而观以断我想。厌恶以断欢喜,离贪而断贪欲,令灭以断集,定弃以断执取。

依了知,事有次第1,[诸法]有退转

倾心之力2与思择,[生]正观

依所缘之类3[智]决定同一[过、未]之二

胜4解灭为是坏相正观

思择所缘以观破坏

依于空性之近住乃增上慧之正观

能三随观5及四正观6

若善7三近住于见无动摇

此依所知之义是智,依了知之义是慧,故曰:“思择所缘而观破坏之慧,是正观智。”

注1 「事之次第」(vatthusankamana)于色等观破坏心顺次生他事之次第。

2 「倾心之力」(avajjana-hala)、依PSA 如应见为一合成语。

3 类(anvaya)、云为类智(anvaya-nana)同样为类推之义。

4 胜解(adhimuttata),底本有avimtutata,意义不通。依暹罗本改正。

5 三随观(tisso anupassana),通常单译为观、或循观。三者是无常观,苦观、无我观(PSA)。

6 四正观(cattasso vipassana),是厌恶观、离贪观、灭观、弃观(PSA)。

7 三近住依尽、衰、空为三(PSA)。

第八章 过患智

“怖畏近住之慧,是过患之智”者如何?

云:“生是怖畏”怖畏近住之慧,是过患之智,云:“转是怖畏”怖畏近住之慧,是过患之智,“因相是怖畏”……乃至……“存续是怖畏”……乃至……“结生是怖畏”[……乃至……]“趣是怖畏”[……乃至……]“生成是怖畏”[……乃至……]“生起是怖畏”……[……乃至……]“诞生是怖畏”[……乃至……]“老是怖畏”[……乃至……]“病是怖畏”[……乃至……]“死是怖畏”[……乃至……]“愁是怖畏”[……乃至……]“悲是怖畏”[……乃至……]云:“恼是怖畏”怖畏近住之慧,是过患之智。

云:“不生是安稳”,乃寂灭处1之智,云:“不转是安稳”,乃寂灭处之智……乃至……云:“不恼是安稳”,乃寂灭处之智,云:“生是怖畏,不生是安稳”,乃寂灭处之智,云:“转是怖畏,不转是安稳”乃寂灭处之智……乃至……“恼是怖畏,不恼是安稳”,乃寂灭处之智。

云:“生是苦”,怖畏近住之慧是过患智,云:“转是苦”,怖畏近住之慧,是过患之智……乃至……云:“恼是苦”,怖畏近住之慧是过患乃过患之智。

云:“不生是乐”,乃寂灭处之智,云:“不转是乐”乃寂灭处之智,[……乃至……]云:“不恼是乐”,乃寂灭处之智。

云:“生是苦,不生是乐”,乃寂灭处之智,云:“转是苦,不转是乐”,是寂灭处之智……乃至……云:“恼是苦,不恼是乐”,是寂灭处之智。

云:“生是爱染”怖畏近住之慧,是过患之智,云:“转是爱染”怖畏近住之慧,是过患之智……乃至……云:“恼为爱染”怖畏近住之慧,是过患之智。

云:“不生乃非爱染”,是寂灭处之智,云:“不转乃非爱染”,是寂灭处之智,[……乃至……]云:“不恼乃非爱染”,是寂灭处之智。

云:“生是爱染,不生乃非爱染”,是寂灭处之智,云:“转是爱染,不转乃非爱染”,是寂灭之智[……乃至……]云:“恼是爱染,不恼乃非爱染”,是寂灭处之智。

云:“生是诸行”怖畏近住之慧是过患之智,云:“转是诸行”怖畏近住之慧是过患之智……乃至……云:“恼为诸行”怖畏近住之慧是过患之智。

云:“不生是涅槃”,是寂处灭之智,云:“不转是涅槃”,是寂灭处之智,[……乃至……]云:“不恼是涅槃”,是寂灭处之智。

云:“生是诸行,不生是涅槃”,是寂灭处之智,云:“转是诸行,不转是涅槃”,是寂灭处之智……乃至……“恼是诸行,不恼是涅槃”,是寂灭处之智。

见生、转、因相、存续、结生是苦

此乃过患之智

见不生、不转、不因相、不存续、不结生是乐

此是寂灭处之智

此过患之智是于五处2生

于五处了知寂灭处之十智

若善[此]二智者

于种种见无动摇

此依所知之义是智,依了知之义是慧,故曰:“怖畏近住之慧,是过患之智。”

注1 寂灭处(santipada),是涅盘之义(PSA)。

2 五处,前于本文中,虽举生乃至恼之十五,此处云本偈中之五。次之五处及十智亦准此。

第九章 舍行智

“简择欲解脱1,停止慧是舍诸行智”者如何?

简择欲生之解脱,停止慧是舍诸行智,简择欲转之解脱,停止慧是舍诸行智,简择欲因相之……乃至……存续、结生、趣生、生成、生起、诞生、老病、死、愁、悲、恼之解脱,停止慧是舍诸行智。

“生是苦”简择欲解脱,停止慧是舍诸行智,“转是苦”简择欲解脱,停止慧是舍诸行智……乃至……“恼是苦”简择欲解脱,停止慧是舍诸行智。

“生是怖畏”简择欲解脱,停止慧是舍诸行智“转是昔”简择欲解脱,停止慧是舍诸行智……乃至……“恼是怖畏”简择欲解脱,停止慧是舍诸行智。

“生是爱染”简择欲解脱,停止慧是舍诸行智,“转是爱染”简择欲解脱,停止慧是舍诸行智。……乃至……“恼是怖畏”简择欲得解脱,停止慧是舍诸行智。

“生是诸行”简择欲解脱,停止慧是舍诸行智,“转是诸行”简择欲解脱,停止慧是舍诸行智……乃至……“恼是诸行”简择欲解脱,停止慧是舍诸行智。

云:“生是诸行,舍此诸行”,是诸行之舍,云:“诸行、舍、俱是诸行,舍此诸行”,是诸行之舍。

云:“转是诸行……乃至……恼是诸行,舍此诸行”,是诸行之舍,云:“诸行、舍、俱是诸行,舍此诸行”,是诸行之舍。

依几何之相有心之引发于诸行之舍?

[言]依八相有心之引发于诸行之舍。

于异生依几何之相有心之引发于诸行之舍?于有学依几何之相有心之引发于诸行之舍?于离贪者依几何之相有心之引发于诸行之舍?[言]于异生依二相有心之引发于诸行之舍,于有学依三相有心之引发于诸行之舍,于离贪者依三相有心引发于诸行之舍。

于异生依如何二相有心之引发于诸行之舍?

异生或欢喜或正观诸行之舍,于异生如是依二相有心之引发于诸行之舍。

于有学依如何三相有心之引发诸行之舍?

有学或欢喜或正观或简择而诸行舍获果,于有学依如是三相有心之引发于诸行之舍。

于离贪者依如何三相有心之引发于诸行之舍?

离贪者或正观或简择而诸行舍获果,或已舍或于空性住、或于无因相住、或依无愿住而住,于离贪者依如是三相有心之引发于诸行之舍。

如何于异生与有学诸行舍之心引发而为同一?

异生欢喜诸行之舍故,其心被污染,阻害修习,障碍通达,于后世有结生之缘,有学亦欢喜诸行之舍故,其心被污染,阻害修习,障碍上通达,于后世有结生之缘,如是于异生与有学诸行舍之心引发为同一,依欢喜之义故。

如何于异生、有学及离贪者诸行舍之心引发为同一?

异生依正观无常、苦、无我而诸行之舍,有学依正观无常、苦、无我而诸行之舍,离贪者依正观无常、苦、无我而诸行之舍,如是于异生、有学及无贪者诸行舍之心引发为同一,依观之义故。

如何于异生、有学及离贪者诸行舍之心引发为相异?

于异生诸行之舍是善,于有学诸行之舍是善,于离贪者诸行之舍是无记,如是于异生、有学及离贪者诸行舍之心引发是相异,依善与无记之义故。

一〇

复次如何于异生、有学及离贪者诸行舍之心引发为相异?

于异生诸行之舍,有时善明,有时善不明,于有学诸行之舍,有时善明,有时善不明,于离贪者诸行之舍,毕竟为善明,如是于异生、有学及离贪者诸行舍之心引发是相异,依明义与不明义故。

一一

[复次]如何于异生、有学及离贪者诸行舍之心引发是相异?

异生正观无厌足而诸行之舍,有学亦正观无厌足而诸行之舍,离贪者正观满足2诸行之舍,如是于异生、有学及离贪者诸行舍之心引发是相异,依满足之义与无厌足之义故。

一二

[复次]如何在异生、有学、及离贪者诸行舍之心引发是相异?

异生断三结3为获得预流道故,正观诸行之舍,有学已断三结,更为获得上4故,正观诸行之舍,离贪者已断一切烦恼,为现法乐住故而正观,如是于异生、有学及离贪者,诸行舍之心引发是相异,依已断之义与未断之义故。

一三

[复次]如何是异生、有学、及离贪者诸行舍之心引发是相异?

异生或欢喜或正观诸行之舍,有学或欢喜或正观或简择而获[诸行之]舍果,离贪者或正观或获诸行之舍果,或已舍或依于空性住、或无因相住、或无愿住而住,如是于异生、有学及离贪者诸行舍之心引发是相异,依得住之义故。

一四

几何诸行之舍是依寂止而生?几何诸行之舍是依正观而生?

[言]是依寂止而生八诸行之舍,依正观生十诸行之舍。

如何依寂止生八诸行之舍?

为获得初静虑故,简择[五]盖,停止慧是舍诸行智,为获得第二静虑故,简择寻伺,停止慧是舍诸行智,为获得第三静虑故,简择喜,停止慧是舍诸行智,为获得第四静虑故,简择乐苦,停止慧是舍诸行智。为获得虚空无边处定故,简择色想、有对想、种种想,停止慧是舍诸行智,为获得识无边处定故,简择虚空无边处想,停止慧是舍诸行智,为获得无所有处定故,简择识无边处想,停止慧是舍诸行智,为获得非想非非想定故,简择无所有处想,停止慧是舍诸行智。如是依寂止而生八诸行之舍。

一五

如何依正观而生十诸行之舍?

为欲获得预流道故,简择生、转、因相、存续、结生、趣、生成、生起、诞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愁、悲、恼,停止慧是舍诸行智,为逮得预流果故,简择生、转、因相、存续、结生、趣、生成、生起、诞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愁、悲、恼,停止慧是舍诸行智,为获得一来道故……乃至……为逮得一来果故……乃至……为获得不还道故……乃至……为逮得不还果故……乃至……为获阿罗汉道故……乃至……为逮得阿罗汉果故……乃至……为逮得空性住故……乃至……为逮得无因相住故,简择生、转……乃至……恼,停止慧是舍诸行智,如是依正观而生十诸行之舍。

一六

几何诸行之舍是善、几何是不善、几何是无记?十五诸行5之舍是善,三诸行之舍是无记,非诸行之舍而是不善者也。

慧令简择停止心之行境八

异生二行境6有学[依]三

离贪者有三而令心转

依空之缘7八依智行境十8

十八诸行舍是三解脱9之缘

于慧如是知有十八相

能舍诸行者

种种见无动摇

此依所知之义是智,依了知之义是慧,故曰:“简择欲解脱,停止慧是舍诸行智”。

注1 停止(santitthana),云:为舍(ajjhupekkhati)之义(PSA)。

2 满足(tittattan)在底本有无厌足(atittatan)依逻罗本改正。

3 三结(tini sannojanani)此处云:有身见、疑、戒禁取见三者(PSA)。

4 为获得上(uttaripatilabha)顺次为将获得上之道(PSA)。

5 依正观诸行舍中最后之三,即为将逮得阿罗汉果,空性住、无因相住者等为无记,其它之八及依寂止之七成为善之意。

6 见以上之六。

7 指依寂止者,见以上之一四。

8 指依正观者见以上之十五。

9 三解脱云:空性、无因相、无愿之三解脱(PSA)。

第十章 种姓地智

“外之出离退转之慧是种姓地1之智”者如何?

云:“降伏生”是种姓地,云:“降伏转”是种姓地,云:“降伏因相”是种姓地,云:“降伏存续”是种姓地,云:“降伏结生”是种姓地,云:“降伏趣”是种姓地,云:“降伏生成”是种姓地,云:“降伏生起”是种姓地,云:“降伏诞生”是种姓地,云:“降伏老”种姓地,云:“降伏病”是种姓地,云:“降伏死”种姓地,云:“降伏愁”是种姓地,云:“降伏外之诸行因相”是种姓地。云:“跃进不生”是种姓地,云:“跃进不转”是种姓地……乃至……云:“跃进灭尽、涅槃”是种姓地。云:“降伏已跃进不生”是种姓地,云:“降伏转已跃进不转”是种姓地,云:“降伏因相已跃进无因相”是种姓地……乃至……云:“降伏外之诸行因相已跃进灭尽、涅槃”是种姓地。

云:“由生出离”是种姓地,云:“由转出离”是种姓地,云:“因相……[乃至]……存续……[乃至]……结生……[乃至]……趣……[乃至]……生成……[乃至]……生起……[乃至]……诞生……[乃至]……老……[乃至]……病……[乃至]……死……[乃至]……愁……[乃至]……悲……[乃至]……恼……[乃至]……由外之诸行因相出离”是种姓地。云:“跃进不生”是种姓地,云:“跃进不转”是种姓地……乃至……云:“跃进灭尽、涅槃”是种姓地。云:“由生出离跃进不生”是种姓地,云:“由转出离跃进不转”是种姓地……乃至……云:“由外之诸行因相跃进出离而灭尽、涅槃”是种姓地。云:“由生退转”是种姓地,云:“由转退转”是种姓地……乃至……云:“由外之诸行因相退转”是种姓地。云:“跃进于不转”是种姓地……乃至……云:“跃进于灭尽、涅槃”是种姓地。云:“于生已退转跃进不生”是种姓地,云:“由转已退转跃进不转”是种姓地……乃至……云:“于外之诸行因相已退转跃进灭尽、涅槃”是种姓地。

几何之种姓地法依寂止而生?几何之众圣法依正观而生?

[言]八种姓地法依寂止而生,十种姓地法依正观而生。

如何八种姓地法依寂止而生?

云:“为获得初静虑故降伏[五]盖”是种姓地,云:“为获得第二静虑故降伏寻伺”是种姓地,云:“为获得第三静虑故降伏喜”是种姓地,云:“为获得第四静虑故降伏乐苦”是种姓地,云:“为获得虚空无边处定故降伏色想、有对想、种种想”是种姓地,云:“为获得识无边处定故降伏虚空无边处想”是种姓地,云:“为获得无所有处定故降伏识无边处想”是种姓地,云:“为获得非想非非想处定故降伏无所有处想”是种姓地。如是八种姓地法依寂止而生。

如何十种姓地法依正观而生?

云:“为获得预流道故降伏生、转、因相、存续、结生、趣、生成、生起、诞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愁、悲、恼、外之诸行因相”是种姓地,云:“为逮得预流果故降伏生、转、因相、存续、结生”是种姓地,云:“为获得一来道故……”……乃至……为逮得一来果故[……乃至……]为获得不还道故[……乃至……]为逮得不还果故[……乃至……]为获得阿罗汉道故生、转……乃至……为逮得阿罗汉果故[……乃至……]为逮得空性住故[……乃至……]云:“为逮得无因相故降伏生、转、因相、存续、结生”是种姓地。如是十种姓地法依正观而生。

几何之种姓地法是善,几何是不善,几何是无记?十五种姓地法是善,三种姓地法是无记,而种姓地法乃非不善。

爱染2非爱染愿无愿

系3离系出离未出离

依定之缘为八智之行境十

十八种姓地法是三解脱之缘

于慧知此十八相

善退转出离者于种种见无动摇

此依所知义是智,依了知义是慧,故曰:“外之出离退转之慧是种姓地智。”

注1 种姓地(gotrabhu)对于异生(puthujjana),即同于所谓圣人、众圣等,或为降伏异生种姓故,或为跃进于圣种姓故,而有此名(PSA)。

2 爱染(samisa)有欣欲之处故指寂止种姓地智。愿、系、未出离亦然。然非爱染等反此无欣欲之处故指正观种姓地智(PSA)。

3 系(sannuttan)在底本有sunnatan,依暹罗本改正。

第十一章 道智

“俱出离、退转1之慧是道智”者如何?

于预流道之刹那,依见之义正见出离邪见,于其随转出离诸蕴、诸烦恼,及出离外之一切因相,故曰:“俱之出离、退转之慧是道智。”

依现前解之义正思惟出离邪思惟,于其随转出离诸蕴、诸烦恼,及出离外之一切因相,故曰:“俱之出离、退转之慧是道智。”

依摄受之义正语出离邪语……[乃至]……“……是道智。”

依等起之义正业出离邪业……[乃至]……“……是道智。”

依清净之义正命出离邪命……[乃至]……“……是道智。”

依精勤之义正精进出离邪精进……[乃至]……“……是道智。”

依近住之义正念出离邪念……[乃至]……“……是道智。”

依无散乱之义正定出离邪定,于其随转出离诸烦恼、诸蕴,及出离外之一切因相,故曰:“俱之出离、退转之慧是道智。”

于一来道之刹那,依见之义正见……乃至……依无散乱之义正定出离粗之欲贪结、瞋结、粗之欲贪随眠、瞋随眠,于其随转出离诸烦恼、诸蕴,及出离外之一切相,故曰:“俱之出离、退转之慧是道智。”

于不还道之刹那,依见之义正见……乃至……依无散乱之义正定出离细之欲贪结、瞋结、细之欲贪随眠、瞋随眠,于其随转出离诸烦恼、诸蕴,出离外之一切因相,故曰:“俱之出离、退转之慧是道智。”

于阿罗汉道之刹那,依见之义正见……乃至……依无散乱之义正定出离色贪、无色贪、慢、悼举、无明、慢随眠、有贪随眠、无明随眠,于其随转出离诸烦恼、诸蕴,及出离外之一切因相,故曰:“俱之出离、退转之慧是道智。”

依已知令知未知故名为智

如善智之解脱于种种见无动摇

如定而正观正观而定

正观及寂止存而等分、俱存

见诸行是苦涅槃是乐

俱出离慧是达不死

知解脱行晓异性一性

二智2能于种种见中无动摇

此依所知之义是智,依了知之义是慧,故曰:“俱之出离、退转之慧是道智。”

注1 俱之出离退转(dubhato-vutthana-vivattana)为由内外两面出离退转。

2 二智为见与修之二道(PSA)。

第十二章 果智

“加行止灭之慧是果智”者如何?

于预流道之刹那,依见之义正见出离邪见,于其随转出离诸烦恼,及出离外之一切因相,此处加行已令止灭故正见生,此是道果。

依现前解之义正思惟出离邪思惟,于其随转出离诸烦恼、诸蕴,及出离外之一切因相,此处加行已令止灭故正思惟生,此是道果。

依摄受之义正语出离邪语……[乃至]……此是道果。

依等起之义正业出离邪业……[乃至]……此是道果。

依清净之义正命出离邪命……[乃至]……此是道果。

依精勤之义正精进出离邪精进……[乃至]……此是道果。

依近住之义正念出离邪念……[乃至]……此是道果。

依无散乱之义正定出离邪定,于其随转出离诸烦恼、诸蕴,及出离外之一切因相,此处加行已令止灭故正定生,此是道果。

于一来道之刹那,依见之义正见……乃至……依无散乱之义正定出离粗之欲贪结、瞋结、粗之欲贪随眠、瞋随眠,于其随转出离诸烦恼、诸蕴,及出离外之一切因相,此处加行已令止灭故正定生,此是道果。

于不还道之刹那,依见之义正见……乃至……依无散乱之义正定出离细之欲贪结、瞋结、细之欲贪随眠、瞋随眠,于其随转出离诸烦恼、诸蕴,及出离外之一切因相,此处加行已令止灭故正定生,此是道果。

于阿罗汉道之刹那,依见之义正见……乃至……依无散乱之义正定出离色贪、无色贪、慢、悼举、无明、慢随眠、有贪随眠、无明随眠,于其随转出离一切之诸烦恼、诸蕴,及出离外之一切因相,此处加行已令止灭故正定生,此是道果。

依此所知之义是智,依了知之义是慧,故曰:“加行止灭之慧是果智。”

第十三章 解脱智

“观所断之慧是解脱智”者如何?

依预流道正断有身见、疑、戒禁取、见随眠、疑随眠之我心随烦恼,如是五随烦恼及其诸缠之心解脱、善解脱。

此依解脱所知之义是智,依了知之义是慧,故曰:“观所断之慧是解脱智。”

依一来道正断粗之欲贪结、瞋结、粗贪随眠、瞋随眠之我心[四]随烦恼,如是四随烦恼及其诸缠之心解脱、善解脱。

此依解脱所知之义是智,依了知之义是慧,故曰:“观所断之慧是解脱智。”

依不还道正断细之欲贪结、瞋结、细之欲贪随眠、瞋随眠之我心[四]随烦恼,如是四随烦恼及其诸缠之心解脱、善解脱。

此依解脱所知之义是智,依了知之义是慧,故曰:“观所断之慧是解脱智。”

依阿罗汉道正断色贪、无色贪、慢、掉举、无明、慢随眠、有贪随眠、无明随眠之我心[八]随烦恼,如是八随烦恼及其缠之心解脱、善解脱。

此依所知之义是智,依了知之义是慧,故曰:“观所断事之慧是解脱智。”